山西水利建设网

广西海洋渔业厅赵木林,广西海洋渔业厅厅长

擘画渔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近年来,广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广西海洋渔业厅厅长赵木林多次强调,要立足区域优势,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以下是广西渔业发展的最新规划与数据支撑,为行业提供参考方向。

广西海洋渔业厅赵木林,广西海洋渔业厅厅长-图1

广西渔业资源现状与产业基础

广西拥有1595公里海岸线,20万公顷浅海滩涂,北部湾渔场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据广西海洋渔业厅2023年统计,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405.6万吨,同比增长3.2%,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3年广西渔业统计年报》)。

表:2023年广西主要水产品产量分布

品种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主要产区
海水养殖 4 1% 北海、钦州、防城港
海洋捕捞 7 -1.2% 北部湾海域
淡水养殖 5 8% 南宁、柳州、贵港

(数据来源:广西海洋与渔业局《2023年广西渔业生产报告》)

渔业发展核心规划方向

生态养殖升级:推广深水网箱与陆基循环水系统

赵木林提出,未来五年将重点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计划在北海铁山港、钦州三娘湾等海域新增深水网箱500组,预计年产优质鱼类8万吨,2023年,广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单体重力式深水网箱集群,单个网箱容积达1.5万立方米(数据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3年中国深水养殖发展报告》)。

远洋渔业拓展:打造东盟合作新支点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正加快远洋渔船建造,截至2024年3月,全区拥有远洋渔船217艘,作业范围扩展至印度洋、西太平洋,2023年远洋渔业产量达12.3万吨,创汇2.8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远洋渔业协会《2023年度报告》)。

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

重点发展预制菜与生物制品加工,防城港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超10万吨,2023年广西水产加工品出口额达6.7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出口占比62%(数据来源:南宁海关《2023年广西水产品贸易分析》)。

科技创新驱动渔业转型

种业振兴行动

实施“南珠2号”牡蛎、“桂海1号”金鲳鱼等新品种选育工程,2024年1月,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突破石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苗种成活率提升至78%(数据来源:科技部《2024年度水产种业创新成果简报》)。

数字化渔业应用

在钦州试点“海洋牧场物联网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和水下机器人监测养殖环境,数据显示,数字化管理使养殖损耗率降低15%,饵料利用率提高20%(数据来源:广西大学海洋学院《2023年智慧渔业试点报告》)。

政策保障与区域协作

广西海洋渔业厅联合财政厅设立5亿元渔业发展基金,对环保型养殖设施给予30%补贴,2024年将启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行动计划》,与越南、马来西亚共建3个跨境渔业合作区(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年海洋经济工作要点》)。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实践,广西渔业正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赵木林强调,未来需继续强化科技赋能、深化开放合作,让“蓝色粮仓”更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