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威海渔业加工企业数量,威海的渔业公司有哪些?

威海渔业加工产业现状

根据威海市海洋发展局2023年统计公报,全市注册渔业加工企业达287家(数据截至2023年12月),较2022年增长6.5%,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占比35%,主要分布在荣成市(142家)、环翠区(89家)和乳山市(56家),企业类型以水产品精深加工(如鱼糜制品、即食海产品)为主,占总数62%,传统冷冻加工占比逐年下降至38%。

威海渔业加工企业数量,威海的渔业公司有哪些?-图1

数据来源:威海市海洋发展局《2023年威海市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关键数据对比与分析

近五年企业数量变化(2019-2023)

年份 企业总数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年增长率
2019 231 68 1%
2020 243 75 2%
2021 256 82 3%
2022 269 90 1%
2023 287 101 5%

(数据来源:威海市统计局《威海渔业年鉴2019-2023》)

趋势解读:企业总量年均增速5.4%,规模以上企业增速更快(8.3%),反映产业集中度提升,2023年增长率显著提高,与山东省“海洋强省”专项补贴政策落地直接相关。

2023年企业区域分布与产值

区域 企业数量 年产值(亿元) 主导产品类型
荣成市 142 7 鱼糜制品、海产罐头
环翠区 89 2 冷冻调理食品、藻类加工
乳山市 56 4 贝类净化、水产调味品

(数据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山东省水产品加工业白皮书》)

核心观察:荣成市以49%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市52%的产值,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环翠区企业平均产值更高(1.52亿元/家),主攻高端市场。


未来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

威海市在《“十四五”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1. 技术升级目标:2025年前建成10家国家级水产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推动超高压杀菌、分子保鲜等技术应用,降低企业能耗15%以上。
  2. 产业链延伸:鼓励企业开发海洋生物医药(如甲壳素衍生品)、功能性食品(如DHA强化产品),规划在南海新区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
  3. 绿色转型要求:2024年起,新注册企业需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现有企业2026年前完成清洁化改造。

政策支持

  • 对投资超5000万元的精深加工项目,给予设备购置款20%补贴(最高300万元);
  • 出口型企业享受RCEP关税减免专项辅导,2023年已帮助27家企业新增东南亚订单。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威海渔业加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两大挑战:

  1. 原料供应波动:2023年近海捕捞量同比下降7%(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协会),迫使企业加大远洋捕捞合作或转向养殖水产品加工;
  2. 国际竞争加剧:越南、印尼等国的低成本加工品占据欧盟中低端市场30%份额(202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倒逼威海企业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RCEP生效后,威海对日本出口水产加工品增长23%(2023年青岛海关数据),即食海参、调味裙带菜等产品需求激增,为本地企业打开新市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