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广东渔业十三五规划,广东渔业十三五规划纲要

广东渔业“十三五”规划发展回顾与成效分析

广东渔业十三五规划,广东渔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图1

广东省作为我国渔业大省,“十三五”期间围绕渔业转型升级、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目标,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从2015年的2,35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86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2%,以下从产业布局、资源养护、科技支撑等方面分析规划实施成果。

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推动渔业从传统捕捞向现代化养殖、精深加工转型,2020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45万公顷,产量突破74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5%(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对虾、罗非鱼、鳗鱼等优势品种出口量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表:广东省“十三五”期间水产品产量及产值变化

年份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 养殖占比(%)
2015 680 2,350 5
2020 740 2,860 3

(数据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广东省渔业统计年报》)

生态渔业与资源养护成效

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东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累计投放人工鱼礁280万空方,建成海洋牧场示范区15个,2020年,珠江口、大亚湾等重点海域渔业资源密度较2015年提升12%,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在2,500头以上(数据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科技驱动与品牌建设

  1. 种业创新: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8家,培育“粤海1号”对虾等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65%。
  2. 智慧渔业:推广物联网养殖设备,2020年全省智能养殖示范基地达120个,带动亩均效益提升20%。
  3. 品牌提升:打造“湛江对虾”“茂名罗非鱼”等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品牌水产品出口额占全国28%。

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广东渔业仍面临近海资源衰退、养殖污染防控等压力。“十四五”期间需进一步强化:

  • 深远海养殖:推广深水网箱、养殖工船技术,目标到2025年深远海养殖产量占比超15%。
  • 碳汇渔业:扩大贝藻类养殖规模,探索渔业碳中和路径。

广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协同,未来需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广东样本”。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