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渔业界新政策,渔业界新政策出台时间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随着全球渔业资源面临过度捕捞、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各国纷纷出台新政策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之一,也在不断优化渔业管理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将结合最新政策动向和权威数据,分析当前渔业发展的关键趋势。

渔业界新政策,渔业界新政策出台时间-图1

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强化

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完善休渔制度,并推动海洋牧场建设,黄海、东海和南海部分海域的休渔期进一步延长,以减少对幼鱼资源的破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3年报告,全球约34%的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而中国通过严格的休渔政策,使得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有所缓解,以东海带鱼资源为例,2022年资源量较2018年增长约12%(数据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表:2023年中国主要海域休渔期调整对比

海域 2022年休渔期 2023年休渔期 调整幅度
黄海 5月1日-9月1日 4月15日-9月15日 延长30天
东海 5月1日-9月16日 4月30日-9月30日 延长15天
南海 5月1日-8月16日 4月15日-8月31日 延长30天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深远海养殖与海洋牧场建设

为缓解近海养殖压力,国家鼓励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海洋牧场,2023年,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推出专项资金支持计划,重点扶持山东、广东、海南等地的深海网箱养殖项目。

以山东省为例,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7个,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深蓝1号”智能养殖网箱单箱年产三文鱼可达1500吨,较传统养殖模式提升约40%效率(数据来源:山东省海洋局)。

水产品加工与出口政策优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之一,2023年1-10月,水产品出口额达230亿美元,同比增长8.5%(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为应对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农业农村部推动水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推广低碳加工技术,并加强出口质量监管。

以对虾出口为例,2023年欧盟市场对中国对虾的检测合格率提升至99.2%,较2021年提高2.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数字化与智慧渔业发展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加速,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智慧渔业”试点项目,推动渔船监控、养殖环境监测等系统的普及,根据《中国渔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全国已有超过60%的大型养殖企业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以上。

浙江省舟山市的“渔业大脑”平台整合了卫星遥感、AIS船舶定位等数据,实现捕捞作业精准调度,2023年帮助渔民减少燃油消耗约15%(数据来源: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国际渔业合作与生态补偿机制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渔业治理,2023年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渔业资源养护合作备忘录》,共同设立禁渔区和增殖放流计划,国内试点生态补偿机制,对减少捕捞的渔民给予补贴。

以长江流域为例,2023年共发放退捕渔民补贴资金12.6亿元,惠及10.2万渔民(数据来源:财政部农业农村司)。

个人观点

渔业新政策的实施,不仅关乎资源可持续利用,也直接影响数百万渔民的生计,政策应进一步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赋能,推动渔业向高质量、智能化方向转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