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18年渔业展会:探索渔业发展新路径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其渔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广州渔业展会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渔业技术和产品,更成为行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分析当前渔业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球渔业发展现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全球渔业产量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1.78亿吨,其中水产养殖占比超过50%,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生产国,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6549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5%以上(FAO, 2022)。
全球主要渔业国家产量对比(2020年)
国家/地区 | 总产量(万吨) | 占比(%) |
---|---|---|
中国 | 6549 | 1 |
印度尼西亚 | 2345 | 6 |
印度 | 1420 | 6 |
越南 | 840 | 5 |
秘鲁 | 780 | 2 |
(数据来源:FAO《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
中国渔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渔业正从传统的捕捞模式向现代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690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79.5%(农业农村部, 2022),广东省作为中国渔业大省,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达87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1%。
水产养殖技术升级
近年来,循环水养殖(RAS)、深海网箱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逐步推广,广东省在珠海、湛江等地建设了多个现代化深海养殖基地,单箱年产量可达100吨以上。
渔业资源保护
为应对过度捕捞问题,中国自2017年起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2022年休渔期进一步延长,据监测,部分经济鱼类资源量已呈现恢复趋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022)。
广州2018年渔业展会的亮点
2018年广州渔业展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了智能渔业装备、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等前沿成果,以下几个领域备受关注:
智能渔业设备
展会上,多家企业推出智能投饵机、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可实现精准投喂和病害监测,降低养殖成本。
可持续养殖模式
“零排放”循环水养殖系统成为焦点,该技术可减少90%以上的水体污染,已在广东、福建等地试点推广。
水产品深加工技术
冷冻干燥、超高压杀菌等技术的应用,延长了水产品保质期,提升了附加值,2021年,中国水产品加工率已提升至38%(中国渔业协会, 2022)。
未来渔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推动绿色养殖
未来渔业需减少抗生素使用,推广生态饲料和益生菌技术,广东省已启动“绿色渔业”试点项目,目标到2025年实现生态养殖占比超60%。
加强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渔业合作潜力巨大,2021年,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商务部, 2022)。
发展智慧渔业
5G、物联网等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广东阳江的“智慧渔场”项目已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养殖成本降低20%。
广州2018年渔业展会不仅是一次行业盛会,更是中国渔业现代化进程的缩影,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中国渔业将继续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全球渔业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