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渔业局渔业处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
舟山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近年来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舟山海洋渔业局渔业处围绕国家“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从资源保护、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结合最新数据,分析舟山渔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舟山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受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影响,部分经济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舟山海洋渔业局渔业处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资源养护,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伏季休渔制度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规定,2024年东海海域伏季休渔期自5月1日12时起至9月16日12时结束,涵盖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等作业方式,数据显示,2023年舟山休渔期间查获违规渔船23艘,较2022年下降15%,表明监管力度加强,渔民合规意识提升(数据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舟山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累计投放人工鱼礁超50万空方,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海洋牧场区域渔业资源密度较周边海域提高40%以上,其中大黄鱼、黑鲷等经济物种恢复明显(数据来源: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年度报告)。
| 舟山主要海洋牧场建设情况(2023年) |
|--------------------------------|------------|
| 海洋牧场名称 | 投放人工鱼礁(万空方) |
| 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牧场 | 18.5 |
| 普陀东极海洋牧场 | 15.2 |
| 岱山秀山海洋牧场 | 16.3 |
增殖放流助力资源恢复
2023年,舟山累计放流大黄鱼、黑鲷、梭子蟹等苗种超5亿尾,创历史新高,根据跟踪调查,回捕率较2022年提升12%,经济效益显著(数据来源: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传统捕捞业面临资源约束,舟山海洋渔业局渔业处积极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远洋渔业、水产加工和休闲渔业。
远洋渔业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3年底,舟山拥有远洋渔业企业32家,远洋渔船超600艘,年产量达60万吨,占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的25%,主要作业区域包括东南太平洋、西非等海域,金枪鱼、鱿鱼等成为主导产品(数据来源:中国远洋渔业协会)。
水产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
2023年,舟山水产品加工量突破150万吨,精深加工比例提升至45%,舟山国际水产城年交易额超3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之一,近年来,即食海鲜、预制菜等新兴产品增长迅速,2023年产值同比增长28%(数据来源:舟山市统计局)。
休闲渔业成为新增长点
舟山依托海岛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海钓、渔家乐等业态,2023年,全市休闲渔业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收入达15亿元,较2022年增长20%(数据来源: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科技创新驱动渔业现代化
舟山海洋渔业局渔业处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推动渔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智慧渔业应用
舟山已建成渔船北斗监控系统全覆盖,2023年新增智能养殖工船5艘,实现投饵、监测自动化,据测算,智能化改造使养殖成本降低15%,产量提升20%(数据来源:舟山市科技局)。
种业振兴行动
舟山与浙江海洋大学合作,成功培育“东海1号”大黄鱼新品种,生长速度较传统品种提高30%,2023年推广养殖面积达5000亩,预计2025年覆盖全市50%大黄鱼养殖(数据来源: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绿色养殖技术推广
推广深水网箱、循环水养殖等低碳模式,2023年全市生态养殖面积占比达65%,尾水处理率超90%,较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数据来源:舟山市生态环境局)。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舟山渔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舟山海鲜”品牌影响力。
出口市场多元化
2023年,舟山水产品出口额达15亿美元,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欧盟等地,对RCEP成员国出口增长18%,新兴市场占比提升至35%(数据来源:宁波海关)。
电商渠道快速发展
2023年,舟山海鲜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直播带货占比超40%,舟山梭子蟹、带鱼等成为网红产品,年销量增长60%以上(数据来源:舟山市商务局)。
地理标志品牌强化
“舟山带鱼”“舟山大黄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3年品牌产品溢价率达30%,带动渔民增收显著(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舟山海洋渔业局渔业处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科技引领、产业融合为导向,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智慧海洋牧场打造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发展,力争到2028年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