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南充市渔业农科院,南充市渔业农科院地址

南充市渔业农科院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水资源丰富,渔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区域渔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核心机构,南充市渔业农科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渔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分析南充市渔业现状、未来规划及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南充市渔业农科院,南充市渔业农科院地址-图1

南充市渔业发展现状

南充市水域面积广阔,嘉陵江、西河等水系为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统计数据,南充市水产养殖面积达8万公顷,水产品年产量6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的3%,位居川东北地区前列。

主要养殖品种及分布

南充市渔业以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为主,主要养殖品种包括:

  • 大宗淡水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占养殖总量的70%以上;
  • 特色品种:黄颡鱼、大口黑鲈、小龙虾,近年增长迅速;
  • 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万公顷,亩均增收800-1200元(数据来源:南充市农业农村局,2023)。

渔业经济贡献

渔业已成为南充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全市渔业总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2%,带动就业超5万人,高附加值品种(如鲈鱼、鳜鱼)占比提升至1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渔业发展规划与目标

南充市渔业农科院制定了《2023-2027年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生态养殖、种业振兴、智慧渔业三大方向推进。

生态养殖推广

  • 目标:到2027年,生态养殖占比提升至60%,减少饲料系数10%;
  • 措施:推广“鱼菜共生”“零排放循环水”等模式,建设5个省级生态养殖示范区。

种业创新突破

  • 现状:南充市现有水产苗种场12家,年供应苗种8亿尾,但优质种源依赖外省;
  • 规划:联合四川省水产研究所,选育抗病力强、生长快的本地化品种,预计2025年前实现鲢鳙鱼良种覆盖率80%。

智慧渔业建设

  • 试点成果:2023年,高坪区试点“物联网+渔业”,实现溶氧、pH值实时监测,养殖成本降低15%;
  • 推广计划:未来3年覆盖30%规模养殖场,打造“数字渔场”标杆。

关键技术研究与成果

南充市渔业农科院近年取得多项科研突破,部分成果已落地应用:

病害防控技术

针对草鱼出血病、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等主要病害,研发的中草药复方制剂使发病率下降40%,减少抗生素使用量50%(数据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3)。

饲料优化方案

通过蛋白源替代试验,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饲料成本降低12%,养殖效益提升8%。

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

推广“稻-虾-蟹”立体种养,亩均产值突破1万元,较传统水稻种植增收300%(案例:西充县义兴镇试点,2023)。

最新数据支撑:南充渔业对比分析

为直观展现南充渔业发展水平,结合全国及四川省数据对比:

指标 南充市(2023) 四川省(2023) 全国(2022)
水产品产量(万吨) 6 4 0
养殖面积(万公顷) 8 3 4
渔业产值(亿元) 5 0 0
稻渔综合种养占比 43% 38% 32%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南充渔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种业短板:优质苗种自给率不足50%,需加强联合育种;
  2. 市场波动:大宗淡水鱼价格年波动超20%,应拓展深加工链条;
  3. 环保压力:养殖尾水达标率仅65%,亟需推广循环水技术。

南充市渔业农科院正通过以下方式破局:

  • 与通威股份、海大集团合作,建立“科研+企业+农户”联合体;
  • 申报“嘉陵江生态渔业”地理标志,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 争取省级专项资金,2024年拟投入2000万元升级尾水处理设施。

南充市渔业农科院将继续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渔业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方向发展,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南充有望成为川东北水产品供应核心区,预计2025年渔业产值突破50亿元

渔业不仅是南充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科技创新、生态优先、品牌赋能,南充渔业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