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时间

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

2017年11月17日至19日,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年度渔业盛事——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作为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渔业展会,本届博览会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渔业全产业链的最新成果,为业内人士搭建了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

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时间-图1

渔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渔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2020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1.78亿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占比首次超过捕捞量,达到52%,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690万吨,连续33年位居全球首位(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恰逢其时地展现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展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参展企业,专业观众超过3万人次,现场签约金额突破50亿元人民币。

渔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本届博览会特别设立了"智慧渔业"专区,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高新技术装备,宁波大学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工船"模型成为焦点,该技术可实现离岸50海里以上的工业化养殖,单船年产量可达5000吨。

水产种业创新方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带来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新品种,该品种生长速度快15%,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已在沿海多地推广养殖,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展出的"东海1号"大黄鱼,养殖周期缩短至12个月,饵料系数降低到1.2以下。

在加工装备领域,浙江丰宇水产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全自动去头去内脏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8吨原料鱼,人工成本降低70%,这些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渔业正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绿色养殖模式推广

可持续养殖成为本届博览会的核心议题,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宁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显示,全市划定禁养区面积1245平方公里,限养区面积982平方公里,养殖区面积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据参展企业宁波天邦股份透露,其研发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使水资源利用率提高95%以上,养殖密度达到传统方式的5-8倍,且基本实现零排放。

贝藻类立体养殖模式也取得突破,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展示的"藻-贝-鱼"三位一体养殖系统,通过生态位互补,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升40%以上,同时有效改善了近海水质。

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精深加工是提升水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博览会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市水产品加工量达85万吨,加工转化率超过6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如甲壳素衍生物、鱼油Omega-3等高端产品已实现产业化。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宁波市已建成覆盖养殖、加工、流通全环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2021年全市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3%,比2016年提高1.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年度报告)。

冷链物流技术升级保障了产品鲜度,参展企业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示的"海上Wi-Fi+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渔船到岸的全程温控监控,使优质水产品损耗率从15%降至5%以下。

市场消费新趋势

随着消费升级,水产品消费呈现多元化、品质化特征,根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水产品消费调查报告》:

消费类别 2016年占比 2021年占比 增长率
鲜活水产品 58% 45% -22%
冷冻水产品 30% 35% +17%
加工制品 12% 20% +67%

预制菜成为新增长点,参展企业浙江兴业集团推出的"即烹即食"海鲜预制菜系列,2021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150%,这种便捷、营养的产品形态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

电商渠道快速发展,据宁波市商务局统计,2021年全市水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5亿元,占全国水产电商交易量的12.7%,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

产业政策与金融支持

渔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策引导和金融助力,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实施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成效显著,2021年宁波市共发放渔业油价补贴资金3.2亿元,重点支持渔船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

渔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宁波市推出的"渔业互助保险+商业保险"双重保障机制,2021年参保渔船达到4800艘,占全市作业渔船的92%,保额总计超过120亿元(数据来源:宁波银保监局年度报告)。

普惠金融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宁波通商银行推出的"渔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支持了300余家水产养殖、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

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机遇

博览会专门设立了国际展区,来自挪威、智利、加拿大等国的企业展示了三文鱼、帝王蟹等特色产品,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9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85亿美元,出口额212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深化,宁波舟山港2021年水产品进出口吞吐量达150万吨,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份额提升至35%,参展企业宁波联合集团与印尼企业签署了年进口5万吨金枪鱼的长期协议。

远洋渔业发展稳健,截至2021年底,宁波市拥有远洋渔业企业12家,远洋渔船156艘,年产量18万吨,作业海域拓展至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关键在人才,浙江海洋大学与宁波多家企业共建的"渔业工程硕士培养基地",已输送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2021年宁波市渔业领域新增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203项,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研究所展示的"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实时分析鱼群种类、数量和分布,调查效率提高10倍以上。

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宁波大学与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黑鲷全人工繁育技术",使苗种成活率从30%提高到70%,年增产效益超过5000万元。

2017宁波渔业博览会不仅展示了行业最新成果,更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从现场热烈的交流氛围和丰硕的合作成果可以看出,中国渔业正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目标稳步前进,随着科技创新持续驱动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渔业这一传统产业必将焕发新的生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