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2016湖北渔业数据,湖北渔业法实施办法

2016湖北渔业数据解析与发展展望

湖北省作为“千湖之省”,水域资源丰富,渔业发展历史悠久,2016年,湖北渔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本文将结合权威数据,分析2016年湖北渔业的生产、加工、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从业者及关注渔业发展的读者提供参考。

2016湖北渔业数据,湖北渔业法实施办法-图1


2016年湖北渔业生产概况

2016年,湖北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万吨,同比增长2%,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5%(数据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养殖产量占比超过90%,主要集中于武汉、荆州、黄冈等地区,淡水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同时小龙虾、河蟹等特色品种的养殖规模持续扩大。

主要养殖品种产量对比(2016年)

品种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四大家鱼 5 +2.8%
小龙虾 6 +12.5%
河蟹 2 +8.3%
鳜鱼 8 +5.1%

(数据来源: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区域分布特点

  • 荆州:水产品产量全省第一,占全省总产量的28%,以大宗淡水鱼养殖为主。
  • 武汉:依托科技优势,发展高效集约化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占比提升。
  • 潜江:小龙虾产业突出,形成“虾稻共作”模式,带动全省小龙虾产量增长。

渔业经济与市场表现

2016年,湖北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其中加工与流通环节贡献显著,小龙虾加工出口量占全国60%,主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数据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水产品价格走势(2016年)

品种 年均价格(元/公斤) 同比变化
草鱼 5 +4.2%
小龙虾 8 +15.6%
河蟹 0 +9.3%

(数据来源: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

出口数据

2016年,湖北水产品出口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小龙虾仁、鱼糜制品是主要出口品类,美国、欧盟为主要目的地(数据来源:武汉海关)。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

2016年,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生态养殖、种业提升和品牌建设,主要措施包括:

  1.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虾稻共作”“鱼菜共生”等,减少养殖污染,提高综合效益。
  2. 加强种苗体系建设:建设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3家,省级良种场20家,提升苗种供应能力。
  3. 推动品牌化发展:打造“潜江龙虾”“洪湖螃蟹”等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未来发展趋势

  1. 绿色养殖成为主流:随着环保政策趋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将进一步普及。
  2. 加工与冷链物流升级:深加工产品比例提高,冷链物流网络完善,助力产品走向全国。
  3. 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依托千湖资源,发展垂钓、观光等业态,拓展渔业价值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