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雨水多如何科学管理水产养殖?

我国多地进入雨季,强降雨频发,对水产养殖业造成显著影响,据中国气象局2024年6月数据,华南、华东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偏高30%~50%,部分养殖区出现水体溶氧不足、病害暴发等问题,如何在高降雨环境下保障养殖效益?本文结合最新行业数据和专家建议,提供实用解决方案。

雨水多如何科学管理水产养殖?-图1

雨水对水产养殖的主要影响

  1. 水质波动

    • 溶氧下降:雨水冲刷导致水体分层,底层溶氧不足,2024年农业部监测显示,连续降雨后池塘溶氧普遍低于3 mg/L(临界值为4 mg/L)。
    • pH值降低:酸性雨水(pH 5.0~5.6)混入养殖水体,易引发鱼虾应激。
  2. 病害风险上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3年统计表明,雨季弧菌病、水霉病发病率增加40%,尤其对南美白对虾、鲤鱼等高密度养殖品种威胁显著。

  3. 设施损毁与逃逸

    暴雨可能导致堤坝溃塌,2024年广东湛江台风季调查显示,约15%中小型养殖户因排水系统不完善遭受损失。

    雨水多如何科学管理水产养殖?-图2

科学应对措施

(一)水质管理:实时监测与动态调节

  1. 增氧设备升级

    推荐使用物联网溶氧监测仪(如“帮邦水产”智能系统),搭配纳米增氧盘,确保溶氧稳定在5 mg/L以上。

  2. pH与藻相平衡

    • 雨后立即检测pH,若低于6.5,按每亩10~15 kg用量泼洒生石灰(数据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雨季养殖操作指南》)。
    • 补充小球藻、硅藻等有益藻种,抑制有害藻类爆发。

(二)病害防控:以预防为核心

  1. 免疫增强剂投喂

    在饲料中添加0.2%维生素C和芽孢杆菌(如“润邦”水产专用益生菌),提升鱼体免疫力(2024年浙江海洋大学试验数据)。

    雨水多如何科学管理水产养殖?-图3

  2. 消毒与隔离

    暴雨前后用聚维酮碘(0.3 ppm)全池泼洒;发病个体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三)设施加固与应急方案

  1. 排水系统改造

    按每亩池塘配置1.5 kW排水泵(参考2023年《中国水产养殖工程标准》),并加装防逃网。

  2. 应急物资储备

    雨水多如何科学管理水产养殖?-图4

    建议常备增氧片(如“氧速宝”)、防水布、发电机等,确保断电时可维持48小时供氧。

最新行业数据与案例参考

表:2024年雨季主要养殖区水质参数对比

地区 平均溶氧(mg/L) pH波动范围 病害发生率 数据来源
广东珠三角 8~4.1 9~7.2 22% 广东省海洋渔业局
江苏太湖 5~5.0 3~7.5 15% 江苏省水产研究所
湖北洪湖 0~4.3 0~7.1 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注:数据采集时间为2024年5~6月雨季高峰期。

成功案例:福建漳州对虾养殖户应对方案

  • 措施:提前加高堤坝30 cm,安装自动增氧系统,雨前投喂免疫饲料。
  • 效果:对比未防护池塘,成活率提高35%,亩产达1,200斤(漳州市渔业协会2024年报告)。

政策与技术支持

  1. 农业部补贴:2024年《水产养殖抗灾设施补助政策》对安装智能监测设备给予30%资金补贴。
  2. 专家服务: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通24小时雨季养殖咨询热线(400-xxx-xxxx)。

水产养殖的雨季管理,本质是“防大于治”,通过数据化监测、精准调控和快速响应,完全能够将自然风险转化为技术升级的契机,个人认为,未来智能化设备与生态化养殖的结合,将是行业应对极端气候的关键方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