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有哪些

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发展规划与实践

浙江省作为我国渔业大省,近年来在健康养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以科技创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推动渔业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及关键举措。

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有哪些-图1

浙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数量稳步增长,养殖模式不断优化,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发布的数据,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6家,省级示范场320家,覆盖对虾、大黄鱼、鲈鱼、青蟹等多个优势品种。

主要养殖品种及产量(2023年数据)

养殖品种 年产量(万吨) 主要养殖区域
南美白对虾 6 宁波、台州、温州
大黄鱼 4 舟山、台州
鲈鱼 8 杭州、湖州
青蟹 2 台州、温州

(数据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浙江省渔业统计年鉴》)

在养殖模式上,浙江省推广了循环水养殖(RAS)稻渔综合种养深水网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有效降低了养殖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宁波市象山县的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单产提高30%以上,同时减少饲料浪费和病害发生率。

未来发展规划

科技赋能,推动智慧渔业发展

浙江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8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舟山市已试点“5G+渔业”模式,通过水下摄像头、智能投喂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水质和鱼群生长情况,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浙江省将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品种,如石斑鱼、鲍鱼、海参等,同时加强种业创新,2023年,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成功培育出抗病性强、生长快的新品种“浙闽1号”大黄鱼,预计未来3年推广养殖面积10万亩

强化生态养殖,推动绿色发展

浙江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90%以上的养殖场达到环保标准,推广“零排放”养殖模式,湖州市采用“鱼菜共生”系统,使养殖废水循环利用,减少氮磷排放,该模式已在全省推广5000亩

关键举措

(1)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浙江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技术推广和病害防控,2023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渔业绿色信贷”,为符合条件的养殖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累计发放8亿元

(2)加强疫病防控与质量安全监管

浙江省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覆盖全省85%的规模化养殖场,2023年抽检数据显示,水产品合格率达2%,居全国前列。

(3)拓展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浙江省鼓励养殖企业向加工、休闲渔业延伸,温州市苍南县的对虾养殖企业已开发即食虾仁、虾酱等深加工产品,年产值增加2亿元

最新行业趋势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中国渔业发展报告》,未来渔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 数字化养殖加速普及,AI预测病害、智能投喂等技术广泛应用;
  • 低碳渔业成为主流,光伏渔业、海洋牧场等模式推广;
  • 消费升级推动高端水产品需求增长,如三文鱼、金枪鱼等。

浙江省作为渔业强省,正积极顺应这些趋势,通过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浙江渔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化渔业样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