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农业部渔业局 张显良,农业部渔业局 张显良简历

渔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产业,近年来,在农业部渔业局的领导下,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张显良局长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和政策,分析当前渔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规划。

农业部渔业局 张显良,农业部渔业局 张显良简历-图1

渔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869万吨,同比增长2.7%,养殖产量占比达到80.1%,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协调发展,为我国渔业稳产保供提供了坚实基础。

表1:2022年全国水产品产量分类统计(单位:万吨)

类别 产量 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
水产品总产量 6869 +2.7% 农业农村部渔业局
养殖产量 5502 +3.1% 《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捕捞产量 1367 +1.2% 同上

在产业结构方面,远洋渔业和深水网箱养殖等现代化模式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6月,我国远洋渔船总数超过2700艘,年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数据来源: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深水网箱养殖规模突破5000万立方米,成为沿海地区渔业增效的新引擎。

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

张显良局长指出,未来渔业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科技驱动和市场导向,以下是重点推进的三大方向:

  1. 绿色养殖技术推广

    • 推广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模式,减少养殖污染,2023年,农业农村部计划在全国建设100个以上绿色养殖示范基地。
    • 加强水产种业创新,培育抗病性强、生长快的新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近期研发的“长丰鲫”新品种,养殖周期缩短15%,亩产提高20%。
  2. 远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 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管理,严格执行休渔制度,2023年,我国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公海区域的鱿鱼捕捞配额较上年减少10%,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 推动远洋渔业装备升级,试点智能渔船和电子围栏技术,降低非法捕捞风险。
  3. 水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 2022年,我国水产品加工率达到42%,但仍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未来将重点发展预制菜、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 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如“威海海参”“阳澄湖大闸蟹”,提升市场竞争力,据阿里巴巴平台数据,2023年上半年,地理标志水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5%。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为落实渔业振兴目标,国家近期出台多项扶持政策:

  • 财政补贴: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渔业发展补助资金50亿元,重点支持养殖设施改造和种业攻关(数据来源:财政部官网)。
  • 金融创新:试点“渔业保险+信贷”模式,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题,浙江省推出的“台风指数保险”,已覆盖80%以上沿海养殖户。
  • 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非洲国家共建渔业产业园,202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达230亿美元,同比增长8.6%(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挑战与应对措施

尽管成绩显著,渔业仍面临资源衰退、市场波动等挑战,2023年长江流域因干旱导致淡水鱼苗供应减少20%,部分养殖户受损,对此,渔业局提出以下对策:

  1. 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保险覆盖,降低自然风险影响。
  2. 建立水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如广东省上线的“鱼易通”APP,已帮助3000多家养殖户直连超市和电商平台。

渔业是连接自然生态与人类餐桌的重要纽带,在张显良局长的带领下,农业部渔业局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我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迈进,未来的渔业,不仅是产量的提升,更是质量、效益与生态的共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