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建设网

漳州海洋和渔业局,漳州海洋渔业局领导班子

漳州海洋和渔业局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

漳州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渔业发展潜力,漳州海洋和渔业局近年来围绕"生态优先、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的发展理念,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漳州海洋和渔业局,漳州海洋渔业局领导班子-图1

漳州渔业资源现状与产业优势

漳州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长达715公里,拥有东山湾、诏安湾等多个优良渔场,根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漳州水产品年产量达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万吨,远洋捕捞产量3万吨(数据来源: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23年渔业统计年报》)。

漳州渔业产业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1. 养殖业优势突出:鲍鱼、对虾、牡蛎等特色水产品养殖规模居全国前列。
  2. 远洋渔业稳步发展:2023年远洋渔船数量达156艘,作业范围拓展至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
  3. 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完善: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87家,年加工能力超过50万吨

渔业发展规划与重点任务

(一)优化养殖空间布局

漳州海洋和渔业局制定《漳州市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3-2030年)》,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

区域类型 面积(公顷) 主要管控措施
禁养区 12,500 禁止任何养殖活动,重点保护生态敏感区
限养区 28,700 控制养殖密度,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养殖区 65,300 鼓励发展深水网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数据来源: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3年版)

(二)推动渔业科技创新

  1. 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国家级鲍鱼遗传育种中心,2023年培育优质鲍鱼苗种8亿粒,良种覆盖率达85%
  2. 智慧渔业应用:推广物联网养殖监控系统,目前已在东山、漳浦等地建成26个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
  3. 新型养殖装备:引进深水抗风浪网箱320口,单箱产量提升40%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 水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开发即食海产品、海洋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2023年精深加工产值突破120亿元
  2. 休闲渔业培育:打造"海上田园"综合体项目,2023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收入2亿元
  3. 品牌建设:"漳州鲍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评估达6亿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23年数据)。

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漳州海洋与渔业局实施"碧海银滩"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1. 增殖放流:2023年投放各类苗种2亿尾,主要品种包括大黄鱼、对虾等。
  2. 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区8处,总体积达25万空立方米
  3. 红树林修复:累计修复红树林湿地680公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30%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监测报告,漳州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7%,较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

渔业安全生产与风险防控

  1. 渔船管理:完成全市4,826艘渔船北斗终端全覆盖,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
  2. 水产品质量安全:2023年抽检水产品1,285批次,合格率2%(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
  3. 防灾减灾:建成海洋灾害预警平台,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达92%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漳州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市级财政安排渔业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

  • 养殖设施改造(占比35%)
  • 科技研发推广(占比25%)
  • 品牌营销建设(占比20%)
  • 生态环境保护(占比20%)

未来五年,漳州将重点发展深远海养殖、智慧渔业、碳汇渔业等新业态,计划到202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打造全国现代渔业示范区。

漳州渔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多措并举,必将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